又问:“精微还是念虑之精微,是事理之精微?”
曰:“念虑之精微,即事理之精微也。”
所尊德性:语出《中庸》“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,致广大而尽精微,极高明而道中庸”。也 子静:陆九渊的字。
以方问《中庸》中“尊德性”一条是什么意思。
先生说:“道问学就是用来尊德性的。朱熹先生说:‘子静以尊德性教育人,我教人岂不是道问学处多了些子?’这是把尊德性、道问学分作两件事了。而如今我们下功夫讲解讨论,只不过是想存养此心,使它不失德性而已。哪有尊德性只凭空去尊,而不去问学,只凭空去问学而与尊德性无关呢?如果这样的话,就不知道今天我们这样讲解讨论,究竟学到了什么?”
黄以方问《中庸》中“致广大而尽精微,极高明而道中庸”两句的意思。
先生说:“尽精微是为了致广大,道中庸是为了极高明。因为人心的本体是广大的,人不能尽精微,就会被私欲所蒙蔽,就不能战胜细微处的私欲。所以能在细微曲折的地方尽精微,这样私欲就不能蒙蔽心体,自然就没了许多障碍阻挡,心体怎么能不致广大呢?”
又问:“精微是意念上的精微,还是事理上的精微呢?”
先生说:“意念上的精微,就是事理上的精微。”
一一三
先生曰:“今之论性者纷纷异同,皆是说性,非见性者也。见性者无异同之可言矣。”
问:“声色货利,恐良知亦不能无?”
先生曰:“固然,但初学用功,却须扫除荡涤,勿使留积,则适然来遇,始不为累,自然顺而应之。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,能致得良知精精明明,毫发无蔽,则声色货利之交,无非天则流行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