俯仰:升降。
最高的道,产生万物却不据为己有,化生成万物的形象却不去主宰。那些用脚行走用嘴呼吸的动物,飞行和爬行的昆虫类,依靠它然后才能产生,但是没有什么动物感戴它的恩德;依赖它而后死去,也没有哪一物类怨恨它。得到利益的人不能够赞誉它,采用它而失败的人也不去非难它;收敛积聚而不增加财富,施舍赈救也不会增加贫困;极其渺小而无法深究,特别细微而又没有穷尽;累叠它而不会增高,堕毁它也不会倒下;使它增加却不见变多,使它削弱而又不会减少;砍削它不会变薄,杀戮它不会伤残;挖凿它而不会变深,填塞它而不会变浅。若有若无啊,不能够描绘形象啊;似存似亡啊,使用不会枯竭啊;渺渺茫茫啊,相应没有形体啊;幽深难测啊,不会虚妄行动啊;和刚柔一起屈伸啊,与阴阳一起升降啊。
人生而静,天之性也;感而后动,性之害也;物至而神应,知之动也;知与物接,而好憎生焉。好憎成形,而知诱于外,不能反己,而天理灭矣。故达于道者,不以人易天。外与物化,而内不失其情。至无而供其求,时骋而要其宿;大小修短,各有其具。万物之至,腾踊肴乱,而不失其数。是以处上而民弗重,居前而众弗害,天下归之,奸邪畏之。以其无争于万物也,故莫敢与之争。
害:《文子·道原》、《礼记·乐记》作“欲”。《史记·乐书》作“颂”。徐广曰:“颂音容。”容,活动。
知:通“智”,智慧。
好憎:指情欲。
形:显现。
灭:衰灭。按,以上“人生”至“天理灭矣”,化自《礼记·乐书》,《史记·乐书》略同。
物化:与物变化。